贵州日报讯(记者 蒲艳梅)5月20日,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胡金济的孩子在广州市增城区一家医院出生。出院后,费用报销证明需回老家办理,“来回至少3天需要请假,而且路费要1000余元。”
随后,胡金济咨询大方县驻广州劳务站工作人员,对方回复可以异地办理。第二天,他便驱车来到天河区政务服务中心“大方事·天河办”专窗,不到20分钟就办理好了结算。
作为贵州省劳务输出第一大市,毕节在外务工人员达193万人。为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在外安心、放心、舒心就业,该市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办事、看病就医、往返交通、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深化政务事项“六办服务”(跨省通办、全程网办、邮寄快办、预约帮办、云上视办、多点可办),与各省93个市(州、盟)、311个县(区、旗)建立“跨省通办”协作机制,政务公共服务办理事项从187项拓展到449项。
毕节市金沙县柳塘镇淹坝村古德云的儿子在外务工,农忙季节,家里10多亩地的耕种成了问题。得知古德云家的难处,村“两委”协调“农业生产服务队”帮忙,完成翻犁,还种上了苞谷和大豆。“村里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务工,劳力紧缺。”村党支部书记张义伦说,村里决定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11名本地农机好手组建“农业生产服务队”,为缺少劳动力家庭提供土地翻犁、播种、采收等服务。
今年以来,毕节市紧扣外出务工人员家里事、寨邻事、自身事、政务事“四类事”,建立完善家庭关怀、社会治理、资源利用、就业创业、权益维护、融合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